
4、基于燃料状态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
1.工作压力低,下面看一张基于已经量产30年以上的低压自增湿燃料电池的实际测绘图。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最大发电电流下空气端和氢气端的压力都没有超过15KPa。

不同发电电流下空气和氢气实测压力图
低压工作有什么优点呢?
1)来自于维持系统工作的空压机以及氢气循环泵的寄生功率是非常低的,以31KW系统为例,鼓风机和氢气循环泵合计最大耗损功率只有1000W左右,即3%左右。

实测某成熟产品低压系统寄生功率

该图表是巴拉德基于自身LCS系列集成的HD模块,寄生功率11.5%
从以上可以看出高压堆的寄生功率明显偏高。比低压堆高出8%左右,以100KW的系统来论,相当于11KW的功率是不能用于产生有效对外做功。
国内我们自行集成的系统很多单单空压机一个部件就耗掉约10%的功率,其他氢气循环泵,增湿系统还有额外损耗。尽快国内厂商没有公布自己系统的寄生功率,但自己应该很清楚是多大的一个比值。
2)空压机选型更容易。由于不需要更高的工作压力,所以多数鼓风机都可以达到这个升压比。(这里叫鼓风机,不叫空压机)故该空压机不会像现有的八大件是一个瓶颈点了,也不会价格昂贵。
3)由于较低的工作压力对于供氢系统可多元化,比如甲醇重整、有机物储氢、金属储氢等释放出来的氢气可直接使用,不像中高压燃料电池需要再次耗能升压。故可以用更广泛的使用场景。
2.自增湿。主要基于改性质子交换膜和内控策略。
该优点是没有中高压系统繁杂的加湿系统。不需要这部分额外的零部件选型。
3.高寿命。由于一般采用传统石墨板,且场板流道截面积相对中高压堆要略大,也有助于内部热分布均匀,热交换更有效,热管理更平衡。有助于耐久性改善。
4.集成简单。具有零部件选型容易且集成简单的明显优势。以上优势也会直接体现在成本上。(顺便说明一下,高压堆的集成对于很多国内厂商来说都是拿来炫耀的资本,巴拉德从过去到现在就集成技术服务都要收取几千万美金的费用,也间接说明高压堆的集成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低压增湿堆的缺点。
当然低压堆肯定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也是目前被各大厂商弃用的原因,低压堆单体最大目前只能做到50KW,模块功率密度在450W/Kg,模块体积功率密度在(500~800)W/L左右,和高压堆相比是有些差距的。
结语:
大家为了去迎合政策指标,去获得政府的补贴一窝蜂的涌向高压路线,一味去增加单体功率,一味提升功率密度。对于未来庞大的电源类场景(储能调峰、分布式电源、热电联供等)应用,高压堆几乎是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的。我们因为短视,所以忽视。除了业内同仁,也请基于价值投资的投资人一起见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氢眼所见):因为短视,所以忽视(低压自增湿PEM氢燃料电池)
艾邦氢能产业链通讯录,目前有2200人加入,如亿华通、清极能源、氢蓝时代、雄韬、氢牛、氢璞、爱德曼、氢晨、喜马拉雅、明天氢能、康明斯、新源动力、巴拉德、现代汽车、神力科技、中船712等等,可以按照标签筛选,请点击下方关键词试试
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