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眼所见寻找有缘的氢能人,有缘之人可添加微信“zen13480834343”  

氢燃料电堆企业该如何发展?

因为一些事情的触动,今天特别想思考一下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该如何发展,或许给不出结论,但应该可以引发思考!

氢燃料电堆企业该如何发展?

如上图红色框线所示,我们今天仅讨论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不讨论氢能源产业链。不过图片盗用的不是那么完美,似乎缺了些燃料电池BOP的东西。就用文字展开说明吧。

以燃料电池为关注点,其上游是双极板、催化剂、PEM,或者多合一的MEA为核心加上集流板,端板、扎带或拉杆等附属部件;其下游就是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燃料电池发动机或者发电机),具体包含控制的模型以及软件,还有空压机、氢气循环泵(引射器),加湿器(可含中冷器等),也可以包含散热系统等。具体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只是了解产业链包含的东西更有助于我们思考燃料电池企业的出路。

首先,还是回到燃料电池生产环节。大约在2~3年前,一个能自主生产裸堆的企业会被资本热捧,也认为是具备一种核心能力。时至今日一个仅仅能从市场上采购各种一级零部件或原材料,换句话说在双极板和MEA之间没有一样是自己自主生产的前提下大概已经不会被资本看好了,所以企业为了生存就得被引导着去向上游整合,在整合的同时就会侵蚀MEA以及双极板这些供应链,不过返回来看,如果市面上大面积存在公板和公膜的时候,可能大家的产品也会同质化。当然有一种例外,电堆企业具备优质的MEA和双极板设计能力,仅仅是需要外部产能来实现其设计意图,在能做好排他性的前提下也算是一种核心能力。

其次,在我们“贸工技”为指引,市场为王的大背景下,涌现出来不少具有市场能力,能快速透过政府关系也好,透过资本运作也罢总归是跑马圈地占下了不少国内商用车市场。但是作为氢燃料电池裸堆离最终能上车的氢燃料动力系统总成还差个系统集成,也就是把这些BOP附件和裸堆做系统集成,具备发电能力。在当时的那个背景下系统集成能力是不是核心能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最接近市场,而且当时相对也比较稀缺,所以不是核心也是核心了,所以也就有了我们国内的氢能第一股,也紧接着有了多数企业涌入系统集成这个环节去效仿该模式。在这个期间内,这些系统集成厂商给裸堆生产企业带来相对不少的订单,也让这些裸堆生产企业水涨船高,风头无两。紧接着由于太多玩家的进入,至少在资本市场看来单一的系统厂商似乎并不具备核心能力,而且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受制于人,上游受制于电堆厂商,下游受制于整车厂,纠结之下做出选择,相对来说系统厂商向上游延伸到电堆更容易些,更理性一些。所以原本的和电堆厂商之间融洽的供需关系也在慢慢发生转变。

再次,由于系统厂商的向上游电堆的延伸,导致裸堆厂商原有的市场空间被挤压,迫不得已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也向下游系统集成延伸,直接面对主机厂商;二是基于师出同门或者其他资本的搭台唱戏强关联结成产业链同盟进行分工合作。所以拔高一截去观察似乎就变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了,主导的可能是一方资本,也可能是一个企业。

题外,当然作为电堆的二级零部件,如PEM,催化剂,甚至极板镀膜等以及其他这部分已经偏向基础材料科学后者大化工的属性,这些大概率不会被整合,当然也有例外,毕竟市场专一。而作为BOP的核心部件空压机、循环泵(引射器),加湿器等等这些在有自己特点的前提上还是有很大生存空间的。作为电堆或者系统企业也没必要覆盖到整个系统的角角落落,而且也并不是他们的强项!

写在最后。当然目前市场上还存在有仅仅从事裸堆生产或者单一系统集成的企业,如果脱离以上描述业务模式,还是仅仅在做一些零散客户,我们可以关注其后续发展状况。我们纵观2010年以后(实际上应该是2015年后)随着市场的演变,我们氢燃料企业的生态也在发生改变,资本在判断其核心能力和价值的逻辑也在发生改变。最后再灵魂一问:您心目中当下或者未来最具投资价值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氢眼所见):氢燃料电堆企业该如何发展?

大家好,艾邦氢能源技术网(www.htech360.com)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开通,主要分享氢燃料电池堆(双极板,质子膜,扩散层,密封胶,催化剂等),储氢罐(碳纤维,环氧树脂,固化剂,缠绕设备,内层塑料及其成型设备,储氢罐,车载供氢系统,阀门),制氢,加氢,氢燃料汽车动力系统等相关的设备,材料,配件,加工工艺的知识。同时分享相关企业信息。欢迎大家识别二维码,并通过公众号二维码加入微信群和通讯录。 艾邦氢能产业链通讯录,目前有2200人加入,如亿华通、清极能源、氢蓝时代、雄韬、氢牛、氢璞、爱德曼、氢晨、喜马拉雅、明天氢能、康明斯、新源动力、巴拉德、现代汽车、神力科技、中船712等等,可以按照标签筛选,请点击下方关键词试试 资料下载:

作者 ab, ab